“莨绸”不再只是一种面料
时尚需要文化积淀和知识解读,艺术也在不断地增加新鲜元素。时尚和文艺的跨界融合,以及二者之间的互动,已经成为许多艺术家和设计师共同关注的话题。目前,一个名为“渗透”的展览正在深圳尝试着这种融合。6月13日,由天意莨园推出的“渗透”文化艺术巡回展在中心书城亮相,并将持续至19日。在此之前,该展览已在今年的文博会期间进行了次多元“渗透”:把时装设计、建筑、音乐、图像、空间、舞蹈、文学等10个领域的文化艺术先锐人物聚集到一起,用群展的方式,让观众解读其中的内涵。由于参展的设计师、艺术家、文化学者等拥有不同的生活、工作经历和学术背景,他们对“渗透”的理解和展示方式也不尽相同,其中迸发出的思想碰撞是此次展览中值得观众回味的东西。
“莨绸”是展览的主角
在“渗透”文化艺术巡回展中,深圳知名时装设计师梁子精心打造的“莨园”和“莨绸”服饰是展览中的主角,因为“莨绸”几乎存在10种不同领域的展示范围内,是贯穿整个展览的重要线索。梁子说,希望这次展览能够触动更多的人来关注、保护和创新“莨绸”这种古老而珍贵的绿色环保面料。
“莨绸”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,源于广东顺德,已有500多年的历史。从古到今,它都是一种价格、制作工序为奇特的丝绸品。由于属纯手工制作,它具有清凉离体,冬暖夏凉,越洗越柔,越穿越舒适的特质。“通过展览,‘莨绸’在不同的艺术家手里变成了各种各样的语言,成为了一种艺术的创意元素。”梁子介绍,“莨绸”不但可以变成服装,穿在人们身上,还可以拍成图片,让人们欣赏,甚至可以写成散文,给人阅读。“这就是‘渗透’文化艺术展令人惊奇的地方。”
多元碰撞扑面而来
香港生活艺术家欧阳应霁为“渗透”展览设计了这样一个生活装置:将“莨绸”剪成一根根布条,将它们绑在电风扇上,风一吹起,布条四处飘散,毫无规则。“在风吹之中,‘莨绸’的沉重色彩和历史背景都被打破了,它们不再只是一种面料,还可以随意飘散成无数造型,存在于生活中。”按照欧阳应霁的理念,“莨绸”还可以做成家居用品,更多地运用到日常生活中,让生活更加丰富多彩。
日本建筑界泰斗级人物隈研吾带来的“莨·茶室”,从时间的维度来展现建筑与时装的密切关联。它是一个虚拟的洞穴,用一种坚实的透明板材拼接而成。在内置灯光的衬托下,整个流水状的建筑看起来尤其深邃,就像一个未知的迷幻空间。隈研吾这样解读:“即使不开灯,光也可以从四面八方照耀到茶室内部,里面的人可以随时体验到自然的变化,这和他们身上穿的‘莨绸’时装是不谋而合的。”
抽象派画家丁乙把河泥渗透到“莨绸”里,用以绘制成画。他把黑糊糊的泥巴覆盖在初始的“莨绸”上,经过40分钟的化学反应,呈现出乌黑的效果。知名摄影师肖全则亲赴顺德摄下几代莨匠肖像作品,用直接的方式,正面展示了“莨绸”的生产过程。此外,还有舞蹈家龙云娜的主题现代舞,心灵歌手朱哲琴的“天籁心灵渗透”之旅,文化学者胡野秋的“渗透”感悟,……只要一走进“渗透”文化艺术展览现场,多元艺术形式的交融就扑面而来。中日艺术家、设计师在思维碰撞过程中,也引发了观众对文化遗产、艺术、文化、东方哲学、时尚等问题的思考。
引发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
“‘莨绸’的制作工艺也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,它与纯净原始的自然生态环境息息相关。我希望通过这次展览,使更多的人去关注‘莨绸’及其延伸而来的文化现象,逐渐形成一种良性生态价值观,并在社会上达成共识。”策展人、视觉设计师黑一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,在人群中引发一种有关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,使人们感受到时尚与文艺、传统与现代的相互尊重和互生互渗,并且能身体力行,为环保和生态文明尽他们的绵薄之力,这是此次展览想达到的效果。“在当今的社会大背景之下,有些人难免会浮躁或焦虑,‘渗透’的艺术理念将发挥出更多的现实作用,它所蕴涵的人文启示,可以延伸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。此次参展的艺术家们都是强调多元文化融合的代表人物,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里,对同一个主题表现出各种辽阔的联想,就是对这种延伸的大胆尝试,在我眼里,他们都完美地做了出来。”
“中心书城的展览现场比文博会的‘渗透’展位开阔了许多,而且观众大部分是一家老小共同来观看。我相信这样的展览对孩子会产生有益的启发,因为这是一种有关文化遗产、生态环境、文化艺术的‘补充教育’。”黑一烊介绍,此次展览只是“渗透”行动的开端,天意莨园日后会继续涉足一些与“莨绸”相关的文化艺术活动。